K8凯发·国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分支风采

【青春向党 奋勇争先】2024年度闽南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风采展示

日期:2025-05-31

  理论研究及育人方面■◆◆★■,马克思主义科普基地坚持“科研立魂■■★、科普固本★■”,已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教育教学重大项目2项、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建设三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实践育人中突出★★“沉浸式教育■■■★”特色,创新★■■■“行走的思政课”◆◆,搭建“读书会—研讨班—竞赛营”三位一体培养机制,通过场馆教学、理论精读★◆、竞赛实训等模块化设计★◆★◆■,构建校本特色全员育人生态,在省级理论竞赛中屡获佳绩★★■。

  聚焦师范生培养■■■,团队打造★■◆★★◆“三位一体”实践体系★■,依托拔尖营竞赛指导、藏生助教及社区服务三大平台■★◆■★◆,实现教学能力与教育情怀双提升,形成“以赛促教◆◆■■、以研赋能、以文化人”的特色路径。团队累计服务师生超万人次,获省级以上荣誉多项,为新时代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平和花山溪流域土壤特种重金属治理团队现有22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19人,党员12人,团员3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

  2.2024年4月获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福建赛区(个人赛)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9项;

  理论宣讲方面★★■,马克思主义科普基地通过多层级理论宣讲,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形成广泛社会影响,相关成果获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同时,依托◆★■“V一马当先■★◆■”公众号,打造“线下宣讲+线上直播★◆◆”融合模式★◆■,持续输出高质量理论内容,形成示范性新媒体思政育人新模式。

  「数海扬帆·罗庚领航」青年先锋队是一支以数学教育为特色,致力于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公平推进和数学文化传播的青年团队。团队秉承华罗庚先生数学与应用相结合的理念◆★★★,以启迪思维,播种智慧为使命,现有核心成员1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8人,团干部3人◆■★★,均为来自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高校思政工作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

  团队成立于2021年10月■◆◆■,是福建省高校首个专注于帮助高校毕业生和青年群体就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团队始终坚持以“聚学生之力,筑就业之桥”为宗旨★★★■■◆,构建全方位就业帮扶志愿服务体系。团队常态化开展就业形势宣讲、双选会保障、企业对接联络■★■★、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意向调查■◆、政策宣传解读等多元化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以青春力量赋能职业发展,探索出青年群体互助共进的新路径,累计已有7535人次志愿者参与就业相关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时长近3万小时的志愿接力,成功助力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4.2024年8月获第20届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省赛(个人赛)省级三等奖2项★■■。

  3.2024年8月获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个人赛)国家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闽南师范大学就业帮扶志愿服务队集体现有骨干成员22人,其中35岁以上成员1人■★,35岁以下青年21人,党员2人■◆◆◆★◆,团员20人,联动流动志愿者库2000余人◆★■★。

  2.2024年6月获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个人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通过冬夏令营高阶拓展、春秋学期基础衔接及常态化素养讲座三维联动,累计开展50余场精品课程及讲座■◆★■◆■,覆盖10余所学校百余名学生■■◆◆,形成■★★“基础扎实◆◆■■■★、思维卓越”的培养范式。

  1.2024年4月获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总决赛(团体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科普基地现有成员4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30人(占比65%),青年党员7人■★,团员23人。团队曾获★■◆■◆★“福建省优秀理论宣讲公众号■◆”、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3——2025年度)等荣誉,是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融合学科优势与理论特长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锋队◆★■◆★。

  ACM队构建的“项目牵引+竞赛驱动”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在软件开发★◆◆■◆★、算法研究等领域积累实战经验,近年来指导的队员中有成功考上985、211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有就职于腾讯■■■★◆、字节跳动、蓝桥、美图秀秀等大厂。团队始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指导,为本科生升学深造、就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集体现有15人,由文学院党员教师和青年志愿者组成,其中35岁以下青年15人★◆◆。文学院关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自2023年3月成立至今,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怀揣着对退役军人的崇高敬意◆■◆■,致力于让退役军人获得幸福感与成就感■★◆★■,传播红色文化。

  在文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深度访谈、文学创作、制作纪念册等模式,深入挖掘◆◆◆■■★、传播退役军人事迹◆◆★■◆■,推动形成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两年来,服务队累计服务退役军人近50人,覆盖漳州市芗城区10余个社区,先后获得了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4年闽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25年闽南师范大学优秀志愿服务队等荣誉。

  计算机学院ACM队秉承★◆★★★■“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理念■★■■★■,构建 “教练-队长-队员”管理框架★■◆,采取“老带新,传帮带◆★■”机制,通过科学选拔、系统训练和高效备赛,多年来在各级竞赛中屡创佳绩。2024年度,计算机学院ACM队在集体和个人奖项比赛中,共获省级奖项49项■◆◆■◆,国家级奖项16项。ACM队注重本科生技术提升的同时也重视特色文化传承,2024年团队结合人工智能和闽南文化进行探索,打造创新创业项目《林语堂数字人》,并获国家奖1项、省奖1项。

  3.2024年7月获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个人赛)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凭借“学生帮学生★◆◆”的创新模式,团队先后获评闽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突击队”、闽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奖项和荣誉■◆★◆★,成为福建省高校志愿服务与就业帮扶深度融合的标杆案例◆★。

  团队注重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一体化◆★■■,从事金属形态分析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研究,将主持的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转化成为土壤重金属治理新技术,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 I区75篇◆◆■★★,TOP期刊59篇),团队负责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团队撰写◆★■■■★“平和县花山溪流域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调研报告获2024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成果★★”,同时该项目于2025年3月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校赛第三名。

  团队深耕民族团结教育九载★★◆■◆◆,实施“常青数·快乐学”藏生培养工程◆★,携手漳州一中创新开展周日藏生有约个性化辅导活动■★★■★,深度融合数学教育★◆◆★■★、艺术启蒙与益智教具开发。